做机械设计,是要深挖洞还是广挖洞,这篇写的很透彻!
做机械设计,是要深挖洞还是广挖洞,这篇写的很透彻!
其实,这是一个“专”与“博”的博弈问题,根据我对职场和专业的认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01 基于你所拥有的平台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所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前景都来自于所在平台对我们的培养,好的平台可以成就牛逼的从业者,而牛逼的从业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平台的高度。 例如民国时期的“黄埔军校”,这就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平台,他培养了一代战场名将,而这些战场名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黄埔军校”的盛名,彼此相辅相成,共创辉煌;与之极度相似的还有美国的西点军校,那也是名将与企业家辈出的摇篮。 在商业界我们还可以看到IT精英的摇篮“硅谷”,例如谷歌公司,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等等,在中国你可以看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我们可以在知乎看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只要一个账户和这些企业相关,哪怕曾经在那里实习了一下,都可以做到自带光环,不管其是否输出了足够有价值的内容,都可以获得一大批粉丝的关注与拥戴,我们不能将这种现象轻易的归结于盲目,这绝对是理性的选择,因为大概率来说,这样的平台确实更容易成就一个牛逼的人。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平台够牛逼,天花板够高,你其实是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更专注于“专”这个范畴,去做一个真正的特定区域或技术的专家,把自己的精力和理想高度专注于一个点,让这个点成为你职业生涯的发展之“源”,这是完全可行的,是会有大把人为此买单的。 因为平台的力量,你可以接触到最前沿和最牛逼的技术和资源,你也拥有足够的上升渠道和空间,你的个人职业发展完全可以在平台内部得到很好的满足,或许终你一生你都不能在平台里达到巅峰的位置,那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理想可以安定的在此终老,其实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这有点像以前的国企,你可以安静的去做一个“螺丝钉”,企业会为你解决掉你所有的后顾之忧和理想之欲,所以你尽可以往一个专家去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你在这个过程中打造的专业光环,可以深刻的波及到整个行业,让你成为行业的一颗亮眼的“明星”。 如果你所在的平台是这样的平台,那我的建议是安静的去做一个专家,要专注于“专”这个范畴。 如果你所在的平台很一般,上升通道也很狭窄,上升空间更是有限,那你就需要小心了,单纯的专业技能很可能会让你“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因为你的职业生涯很大可能不会在一个平台或企业终老,你面临多次的转岗甚至转业,你同时也面临多次的选择与被选择。 这个时候,单纯的职业技能,尤其是过于“专注”的职业技能就显得很尴尬了,就以机械行业为例,如果你只懂得装配某个产品的某个功能部件,虽然你对装配这个功能部件已经到达了如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且企业也非常认可你的价值和能力,在这个企业你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一旦这个企业倒逼了(这是个大概率事件),你的这个能力就很局限了,你去哪里再找一个企业,再找一个这样的产品和对应的岗位来支撑你的职业生涯?这就是螺丝钉的最大的尴尬。 我很赞成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但是我很反对老板们忽悠的“螺丝钉”价值观,千万不要去做一颗螺丝钉,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你的下场可能是毫无“立锥之地”啊。 在这个前提下,我的建议就是在“专”的基础上一定要“博”,这里的“博”并不单纯的指你的专业技能,更指你的个人综合能力,例如你的组织能力,你的领导能力,你的沟通能力,你的当众表达能力,你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而这些东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你的个人利用价值和职业宽度,可以更有力的职场你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到光荣退休,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起码有35年以上的职业生涯,如何合理的分配这35职业生涯,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我认为可以花10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特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机械行业,如果你可以潜心十年去磨一剑,即使你不能达到大师级的程度,你也基本上可以在这个行业很轻易的获得体面生存的能力。 十年后你可以将重心往“博”这个方面偏移,因为你所面对的职场环境和竞争模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你需要去关注的对手和层次也完全不同,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是以单纯的技术去对抗就会显得极其的单薄与无力,你需要上一个台阶说话。 所以,将你的精力偏向于“专”还是“博”,关键在于你所在的平台,这绝对是你选择的出发点。 02 基于你所从事的岗 机械行业,哪怕是机械设计岗位,对于不同的细分行业,依然存在天壤之别,其实大部分所谓的机械设计岗位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和通用性的,而且机械设计这种专业技能的高低,太过于依赖个人的“实战”经历,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具备了很长的时间跨度,但是并没有积累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个好的机械设计工程师就好比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神枪手,神枪手的枪法都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同样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也是靠“项目”喂出来的,甚至你也可以说,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完全是靠“金钱”喂出来了,你花掉了多少企业的研发费用,你就会具备多少相应的设计能力,这绝对是成正比的,如果你都没有这方面的硬性匹配,你根本就谈不上是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哪怕你堕落与这个岗位多年也是一样。 很多人容易轻信一个关于机械行业的“谣言”,那就是从事这个行业“越老越值钱”,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其背后的真相是“越有能力越值钱”,能力来自于哪里?当然来自于时间和项目经历的积累,很多人只关注到“时间”这一个点,以为那些人值钱是以为他们“够老”,其实这就有点牵强了,真相是因为他们做的项目够多,他们经历的实战够多,他们花费的企业研发成本够多。 所以从这个出发点而言,如果你所在的岗位,根本就不能支持你去做一个专业的大师,那就一定要注重自己在“博”方面的发展,因为在这样的岗位,你即使去专注于所谓的技术,也成就不了你的“专家”光环,这是毫无意义的,直白一点说就是,这是一条死胡同,走不通。与其傻逼式的坚守,不如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去成就自己“博”的一面,然后利用自己的“博”的能力再找下一个值得自己去“专”的平台。 其实评估一个岗位是否值得去“专”是很容易的,你只需要看你所在的平台里,从事这个岗位最牛逼的那个人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因为那就是你在这个平台的上限,如果他现在的状态都不能支撑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考虑是否值得去“专”了,基本上你很难超越这种情况的,除非平台有很大的发展,否则你的岗位绝对无法突破。 03 基于你个人的性格 人的性格有很多种,例如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内外兼备型性格等等,其实这些性格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经常受到私信说自己太内向了,职业生涯发展不好之类的话语,其实不要讲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的原罪归结于内向,内向型性格是没有错的,内向并不代表不好。 当然很多岗位和性格存在一定的匹配度问题,例如做技术的人,需要耐得烦,坐得住,所以偏内向型性格会更有利一些,而做销售的人,需要更多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具备外向型性格人更容易做好,所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去规划,不要看到别人的风光就错误的幻想了自己的明天,有些事情可能是你永远都做不来的。 就拿我个人来举例,我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我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独处,我喜欢下班就回家,有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让我可以做相应的知识输入和思考,但是我也很职业的去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可以在工作上与人精诚合作,也可以上台当众做高质量的报告称述,也可以和合作伙伴沟通互动,当然这很累,很难,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给自己批一件伪装的外衣,如果你不想勉强自己,那就需要很好的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尽量贴合自己的性格去规划。 其实勉强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自己有非常切身而深刻的体会,我就是一个把自己活生生的从一个内心型人格“扭曲”成一个内外向型兼备型人格的人,我为此看了很多所谓的“成功学”书籍,不断的暗示和麻痹自己,让自己时刻都处于不舒适的区域,这太痛苦了,我并不赞成每个人都这么去做,我也不知道我的自我改变是否值得(当然,我只是觉得有点累,精神上还是很正常的,呵呵,我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存在些许的感激与自豪),但是我并不建议你们也去做。 而且这样的自我改变是一个持续的痛苦过程,很多人因为自我疏导不力和认知偏差而出现所谓的“抑郁”,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顺应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最后,对于机械设计行业而言,能够专业的干一行到老很不容易,因为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这样的从业环境,所以一定要为自己规划一条具有普便适应性的持续发展之路,就如现在的我一样,我前面十多年专注于技术,现在我可以做分享,也可以去大学上课带毕业生,我在让我的技能多途径的发光发热,我觉得这样挺好。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